“秀”作為一個新興詞匯登陸,我國的時間并不長,但這個強臺風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史無前例的,它所代表的新思維方式與新生活方式已經開始顛覆我們的傳統。一撥又一撥的新新人類在“秀”的大旗下開始穿上最新款最奇異的服飾,跳起節奏強勁的舞蹈,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一員,秀是一種個性的展示,對傳統徹底的反叛。但我們古代也有這么一個詞“隱”。
古代的人物傳記中,謙遜恭謹往往是一個人很大的優點,一個智者毫不表現他的智慧,就更為他的才智抹上一層神秘。隱士也就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層出不窮,在菊花叢里吟哦的陶潛明,在梅樹下放鶴的林和清,他們超然物外,過一種純精神的生活。千百年來像我們這樣方域之內的俗人對他們都只有贊嘆與仰視。可是現在,他們的地位經受到了挑戰時尚的弄潮兒似乎在用自己的行動嘲笑他們。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多么奇妙的時代啊。當西方最新的潮流與我們最古老的傳統碰撞,將會形成怎樣的浪花?在老爺爺老奶奶搖頭與嘆息中,“秀”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成為異端,新新人類成了瘋狂而無知的代名詞。對我們有幾千年歷史積淀的傳統來說,被迫吸納甚至瓦解于西方“蠻族”的文化是無論如何不可接受的?!半[”是保守的,但這保守中也代表了某種沉穩的內涵;“秀”是激進的,但這激進也是一種活力的體現。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不愛說話,不愛笑,體現在思想上就是缺乏創新意識,因循守舊。
我們能不能試者改變呢?我們的民族是很有包容心的,我們的文化也是周邊文明與我們的交流中不斷豐富的。在現在這個新的時期也應該發揮這個特點,不要將一種充滿活力的新思維方式拒之門外。簡言之,就是我們“中庸”“和”等詞匯后加一個“秀”字,讓傳統文化隨時代的旋律穿上新奇的服裝,跳起勁舞,把自己“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