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納蘭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納蘭詞》讀后感1
第一次讀納蘭詞在何時,現在已經記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詞深深感染我卻是記得頗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遙遠的日子里:收拾妥當,喬遷之際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百般無聊,隨手拿來一本書,信手翻看,無意之中看到納蘭性德的那首《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霄華,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悻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當時的年歲是頗有些“矯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著他的詞,在初秋的院子里邊踱邊吟;在昏黃的燈光下,小心翼翼的謄寫,輕聲低吟,便感覺自己真的受了詞中的悲歡離合,愛恨癡纏。那個時候覺得自己真是詩意的女子。來到了這里,再也聽不見舊友的低低呼喚了,眼前時陌生的環境,全新的認知和此曾相識的人群。于是有一種傷感之情兀自充滿了我小小的心靈,至于納蘭是誰,這首詞好在哪里,卻是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現在想來,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氣了。然而“喜歡”,究竟是難以言說的。詩詞有事舍棄了文學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劍直指人的內心和魂靈,與我們的內心最微妙之處相互牽扯。我們每個的內心其實常常都會有一種既朦朧又清晰的韻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楊柳之依依。這種韻律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不然。
當我們讀到某一首詩詞之時,內心的這種韻律便會涌出,與詩詞中的韻律產生一種奇特的共鳴,每當這時,我們便會被一首詩詞打動了。盡管它們有時并不高明。仔細來說,詩人本來的風流韻事,愛恨癡纏反而更能打動我們。這其實也是一種心靈之間的聯系,情感之間的拉扯,靈魂之間的交談,就像我們喜歡某個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動了我們,于納蘭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這種無名的喜歡中,我買來了納蘭詞,開始逐字逐句地閱讀,六月就要過去了,詞也按著譯文摸索了個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納蘭反而模糊起來了:這位公子究竟在何處呢?是在他魂牽夢縈的江南尋他那位沈氏才女?在轱轤金井處,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黃昏里,蕭瑟的秋風中,懷揣一卷詩詞······不管納蘭身在何處,就是喜歡。就像前兩天在網易云音樂上看到的評論:喜歡就甘愿。
相遇總是太美。三百年后,我與納蘭相遇,隔著一條悠久的歷史長河。我與納蘭結緣······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邊盤旋:人生若只如初見。我粲然一笑,提筆寫來:不負如來不負卿。
《納蘭詞》讀后感2
很多時候想起納蘭容若,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幕,他落寞的身影永遠都是背對著世人,衣訣臨風,吹起一襲白衣,孤寂而清冷的氣質,那來自靈魂的悲傷,深深的灼傷了我的心。
我的容若,如此至情至性的男子,卻飽受情愛之痛。年少愛戀深情如許,卻如同泡沫般易碎,成婚后與妻琴瑟和鳴,奈何佳人早逝,盧氏因產后受寒而亡。而后結識江南女子沈宛撫慰了他滿是哀愁的心,然而卻因滿漢不能通婚,沈宛在身懷有孕的時候被迫離開,久居江南。所愛之人一個接一個離他而去,無能為力的痛失去摯愛的痛,如何不讓他痛不欲生。
我的容若,如此顯赫無比的男子,短暫的一生卻是郁郁而終。
生于金鳴鼎赫之家,為父乃權傾朝野的明珠丞相,而他又身居一品的帶刀侍衛,深受康熙喜愛,如此天生富貴極盡榮耀的貴公子,如此身世,卻依然沒能帶給容若片刻的快樂與幸福,他自喻天上雪花,不是人間富貴花,如此不著一點人間煙火氣的公子,連著眉宇間都帶著絲絲憂愁。世人把他喻為寒梅,傲立雪中,遺世獨立,獨自散發著暗暗的清香,讓人不禁為之黯然傷魂。
我的容若,如此絕才瀲滟的男子,卻早早離世,享年三十一。
英年早逝,是遺憾還是解脫,我們不得而知。他曾在詩中這樣說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身為文官卻被康熙當武官用,心有所愛卻無法相守,看似風花雪月炫耀四射,心卻敏感自省,是以,他總是逃不過寂寞,寂寞是容若最終的定命。
我的容若,我透過這三百年的時光來看你,卻依然會心疼到為你落淚,如若你有來世,愿做一個平凡,簡單的愛著你所愛的人,如若你有來世,愿我遇見你,為你撫平那眉間的哀愁。
《納蘭詞》讀后感3
夜色已濃,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纏綿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聽者富有節奏的雨聲,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卻不雄壯,細如蠶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形容得正是這些銀針般的細雨。
我捧著一本《納蘭詞》。思緒隨著這場秋雨飄入容若構思的那個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飛落,天空微藍,泛著霞光。樹下,人面桃花相映紅。街市縱橫交錯,熱熱鬧鬧,一派和氣。轉眼,場景又轉換到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容若筆下那嬌慵動人的宮廷女子,望穿秋淚,卻被禁錮在高強下,終是籠中之鳥。
品讀納蘭性德的詩詞,好似那一地的殘燭香。明月高掛,蓉蓉月色,塞外的詞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親人啊!“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沒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間卻露出濃濃的思鄉之情。
詞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匯入到小小的筆尖,從中涌出江河般或壯闊或抒情的詞句。它們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這壓力巨大的城市,擁有一本意境如此優美的書,在忙碌中品讀,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舊在下著,滴答、滴答。流入夢境,花枝上晶瑩的雨露懸掛。
隔著時空,我仿佛聞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納蘭容若所開創的世界中,在一彎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納蘭詞》讀后感4
有個地方,有夢不盡的杏花春雨,英紅柳綠,更有望不斷的輕煙裊裊,流水人家。那個地方到處是溫婉的山,柔情的水,紅墻黛瓦,烏蓬歌遠。云霧悠悠地如炊煙一般山水間緩緩升騰,直到月落烏啼霞滿天,直到江楓漁火對愁眠,一閃燈花墜,卻對著琉璃火。
他雖可悲,但卻完美。他雄厚的家世,他橫溢的才華。他高朋滿座,他官職顯赫……只怪天意弄人,他美麗的妻子在如花一樣的年華里猝然而逝,而他,也在風華正茂之年撒手人寰——這就是清俊不凡的納蘭容若。
孤燈西風里,隔著時光簾幕,我試著觸摸你的寂寞。西花園內的海棠開了又謝,淥水亭畔的紅蓮如霞似絹。而你如山峰一樣靜默的神情,依然讓世人怦然心動。
這是我讀了《納蘭詞》后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意象,細膩的筆觸,溫婉的訴說,對生活、對生命的慨嘆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清澈,卻又帶點青澀。我們在喟嘆世事無常的同時,又可曾想到,其實這也是生命的一種過程?因為有困難甚至磨難,生命路上的歡歌笑語才更彌足珍貴。正如歌中唱到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苦難的洗禮,又怎么會有“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嘆息?也許作為凡人,我們有太多的感傷、太多的惆悵。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一直困在悲傷中,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明白?或許紙筆更懂得他,文字最能道出他的心聲。任時光荏苒,納蘭的詩詞依然在歷史的長河里翩翩起舞,在浩瀚的詩詞海洋里濤聲依舊,這不正是他對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喁喁私語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假如人生永遠像初次見面一般,那該多好!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么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可惜的是,時光易逝,誰都抵擋不了光陰的利箭,瞬間的刻骨銘心,也只能歸于長久的風輕云淡,如此,又奈何?
在《納蘭詞》里,我最喜歡的便是那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假如人生永遠像初次見面一般,那該多好!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么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可惜的是,時光易逝,誰都抵擋不了光陰的利箭,瞬間的刻骨銘心,也只能歸于長久的風輕云淡,如此,又奈何?
長路漫漫。在這無盡的人海中,我們會遇見誰?錯過了誰?觀賞到哪些美景?又錯過了哪些佳境?但是人生之路,駐足思考只是暫時的,更多時候我們只能在跋涉,在途中。
納蘭喜歡用筆敘寫他的故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這,正是我喜歡他的緣由。
讀納蘭詞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納蘭詞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納蘭詞有感1
初識納蘭的詞應該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當時就覺得詩句好美。但,那時并不知詩句是納蘭先生所寫。今天有幸讀到納蘭先生的《納蘭詞》,才發現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當中,嘗盡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論是喪妻之痛還是追愛之苦,相守之難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體現在他的詩詞里,也就是所謂的“納蘭詞”。他的詞以“真”來感動世人,在清朝以至整個中國詞壇都享有很高的榮譽。他出身于貴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卻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所愛的女子一起終老。但,他的“早戀”終止于他的表妹入宮;他的愛戀結束于妻子盧氏難產而亡;他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斷送在父親阻撓、互相追尋的途中,讓他遺憾辭世,他的一生注定是榮華富貴,繁華著錦,但納蘭性德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每每讀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很多別人不了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郁郁寡歡,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給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為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里而無法自拔。但當我看到這首詞“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時,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當我們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愛情時,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只能暗自輕嘆。
看了這部詩集,納蘭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心中無法散去。世事,有時看起來殘酷,翻轉過來想,也是一種慈悲。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后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后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于——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么的無足輕重。可是當它改變了軌跡之后,就只能是一句“當時知道是尋常”,那是一句絕響的嘆息。
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許作為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縱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著光環。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著星空長嘆!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里,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理性的認識,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系起來,指導生活、事業、并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升華。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
納蘭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納蘭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納蘭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化作納蘭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試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這樣呢?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開始的誠實、正直、清廉變成了后來的虛偽、墮落、貪婪、沒有原則性了。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真應該像這些古人們學習、學習了,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納蘭,你將永遠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典卻將永恒。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經典的納蘭詞!
讀納蘭詞有感2
喜獲文友水之湄《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發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遞送書的電話。
認識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學,她在江山注冊名拉薩的天空,那時我在江山墨香社團擔任副總編兼散文主編,有幸編輯她的佳作《賞析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此認識了這位才女并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學所折服。當即寫下編者按語:“初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最痛苦的回憶。《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這首著名的詞流傳了三百多年。感動著無數失戀的男女,各種解讀版本我就讀過十幾篇,然而,拉薩這篇解析文章卻另辟蹊徑,用獨到的視覺,詳實的史料,扎實的古文功底,為讀者奉獻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賞析文章。作者以納蘭和表妹的戀情為引線,逐句分析納蘭創作時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徹。文中插入晏幾道《臨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長恨歌》唐明皇《雨霖鈴》和劉若英《后來》,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襯托納蘭這首詞,幫助讀者理解這首詞,可謂獨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點是富含哲理,一掃怨婦的哀嘆。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并鄭重的敲上責任編輯 大風歌幾個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來的書,果然此篇收錄其中。三讀之后仍余音繞梁,拍案叫絕。
為彌補編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筆再寫些感想,雖不是錦上添花,但愿不是畫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說:一直想尋一剪閑暇時光和納蘭深情對坐,盡管我們之間隔著三百年的光陰,他在時光的那頭,我在時光的這頭,但他的每一闕詞都在我的內心掀起了波瀾。也許,納蘭欲向我傾訴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語要表達,他需要知音來解讀,因此,我不能錯過納蘭,不能辜負納蘭,因為荼蘼花開轉身就會謝盡。
作者理解納蘭,愛納蘭。時空雖然過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陰沒能隔斷心靈的相通。且看開篇寥寥幾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多少人為之感慨萬千。短短七個字,飽含了多少初見的美好回憶,又飽含了多少人世的滄桑辛酸?這七個字雖平淡如常,卻是情感最濃厚所在。一個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夠重,無論今后遭遇多么復雜的境遇,總是忘不了初見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時剎那間的驚鴻一瞥,刻骨難忘。寫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讀者。愛情題材是古今佳作的寵兒。飲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圍城之困。尋尋覓覓,恨鎖重樓,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憂傷愁緒也就無計可消除了。當然納蘭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結的模樣。
初見是美好的,因為美好所以難忘,納蘭沒有描繪初見的細節,也無后人深究納蘭戀人的模樣,然而,水之湄尋尋覓覓上下千年,從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現給讀者。身穿兩重心字羅衣,素手輕撥琵琶,一臉嬌羞,一臉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們面前,這是納蘭的戀人,也是水之湄的戀人。作者不動聲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們帶進一幅仕女畫中,帶進中華詩詞的長河里。
水之湄說:“走近納蘭才知道,這位千古傷心詞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詞,我的解讀并不能及他深情的萬分之一。”在時間的廣宇之中,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愛情的頌歌。只有詩歌的傳承和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這是人類的另一種崇高的存在方式。愛之深,怨亦深。納蘭“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的怨聲或是戀人的怨聲。紫禁城的森嚴壁壘,隔斷了納蘭和表妹,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難以割斷。縱然他們之間隔著森嚴的皇權,但他們之間的情,生死不渝。納蘭有怨聲,水之湄沒有怨聲。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愛情本是一見喜的沖動,相愛容易牽手難,執手白頭更是古難全。月有陰晴之缺,人有離散之恨。日復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許,因為我于納蘭性情相近,所以我以為,只有真切的走近納蘭,愛納蘭一回,人生才沒有遺憾。”這是水之湄的心聲。所以文章直陳心境,沒有矯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達讀者心肺。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文筆高雅,引經據典,賞析嚴謹,遣詞造句精煉曠達,構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體現了一種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納蘭的知音。她為納蘭愛過、哭過、憐惜過、傷痛過,但她并不后悔,因為她在納蘭清澈的小令長調里蓄著最純真的情。在執著的創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態走在納蘭的詩詞中,將生命定位在古詩詞的最高點,讓我們嗅到古詩詞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種綻放。她滿懷期待,希望將這份情感能傳達給讀者。
整篇作品可貴之處是水之湄解析納蘭愛情悲劇的同時,將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脈動的歷史長河之中,體現出它闊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愛情頌歌和暫新的愛情觀念。賞析納蘭愛情悲劇終結的同時,卻又能審視自我,觀照內心的意識,無疑是對納蘭的最高敬意和對中華古詩詞的最高敬意。愛是人間永恒的話題,也是人間最美麗的相逢。真正的愛情常駐在真正懂得愛情的人心里,無論他們是否白頭到老,也無論他們是晏幾道、唐明皇、納蘭、還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結尾處妙筆生花,空靈急轉,使文章回味悠長,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許,許多年后,我們每當有感嘆,就會想起當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納蘭容若一樣,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見!”猶如一聲長嘆,又是一聲長嘯,把三百年后的感嘆之聲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蕩回響。
水之湄是很勤奮達觀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著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斷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風吹不散眉彎》,“走進古詩詞”系列《宋詞里的悲歡離合》、《秦時明月到明清風雨》、《詩經里的那些故事》和這本《傾我一生一世念?納蘭容若的情與詞》。水之湄,你沒有辜負納蘭,沒有辜負那些鼓勵你期待你的人。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只有文字長存。愿水之湄在古詩詞長河里走的更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詩詞賞析作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長河邊點燃一座燈塔,指引著熱愛古詩詞的后來人前行。
納蘭詞溫暖了我作文700字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納蘭詞溫暖了我作文7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
在閑適的午后,疏懶的我手捧一本詞集靠在藤椅上,幾束陽光斜斜映照在我的臉上,讓我莫名間增添了幾分睡意。
容若,多美得一個名字,果然,詞如其名,也是美得可以。在我第一次讀他的詞時,我便愛上他的淚,他的詞對我有時是那么的遠,有時又是那么的近。由于自小父母的寵溺,使我的性格無比地蠻橫與堅硬,甚至可以說是冷血。也許很少有人這樣地評析自己,但我就是一個例外。
可以,偏偏容若的.詞就像是具有著令我無法抗拒的魔力,使我這塊“千年寒冰”不得不融化,通過它的詞,我更加確切地認識到了他——納蘭性德。是的,納蘭性德就是納蘭性德,就是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自幼出身豪門、衣食無憂,但是為什么他的詞里卻是那樣的凄涼與孤獨,連他的父親也在讀了他的《飲水詞》后嘆道:“這孩子,明明什么都有了,可為什么卻是這樣的不快活。”
讀他的詞,使人不由地生出一種想要疼惜他的感覺,我看過一部叫做《煙花三月》的電視劇,那里的容若多才多藝、才華橫溢,可最終卻英年早逝,我不得不痛恨于老天爺的不公,對我來說,他是天之驕子,他還沒有釋放出自己的光芒,怎能這樣不甘地離開人世間呢?他是一顆劃破天際的流星,即使很美,但時間卻是無比地短暫。
如果命運可以輪回,我寧愿自己能輪回到鶯歌燕舞的大清王朝,使我有機會一睹容若的風采,我不會讓他一個人那么地孤單,我要撫平他皺著的眉頭,驅散他的愁苦,用真摯的友情來溫暖他,而他也不會知道,在幾千年后的今天,他用他那無聲的語言是怎樣溫暖了一個女孩冰涼的心。
容若,在你的詩中我讀懂了真正的你,是你溫暖了我。
容若你這個用一生來譜寫詩詞的人,只希望我能永遠記住你。
新納蘭詞詩歌
人生如只是初見
秋風舊,蓮朵開
你額首佛前
青燈一盞
手挽菩提
我是如此愛你
誦萬年經,浸千年雨
不修來世
唯聽你細細呢喃
蓮尖微顫
你足跡曼諾輕盈
步履緩放,泥土
竟芬芳異常
咫尺距離
捉不緊,任迷離
那年我站在紅塵之外
吟你發間的詩
縷縷委婉
屢次一瞬入心
一刻到底
天地間有朵紅蓮
讀納蘭詞
一曲彩云照相思
若我踏月來看你
蓮臺一座
青燈一盞
手挽兩串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