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之謀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ì shī zhī móu
基本解釋比喻兼聽則聰,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明察善斷。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
惠施之謀的典故
戰國時期,張儀向魏王建議聯合秦、韓兩國去進攻齊、楚兩國,而惠施則主張與齊、楚聯合通好。二人各執己見,爭執不下。魏王聽群臣意見,群臣附和張儀。魏王不采納惠施之謀而采用張儀的主張,結果招致失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惠施之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經文緯武 |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
秋水伊人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