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全國哀悼日”,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彰顯的是國家責任。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執政理念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地震災害中,“救人最緊迫,一個也不要放棄”、“救人,救人,還是救人”、“第一位是全力救人,最大限度減少傷亡”、“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廢墟下幸存,我們就絕不會放棄搜救行動”、“早一秒鐘就可能救活一個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救人”……最核心的是保障民生,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讓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處,“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這一切都是作為一個“以人為本”的執政黨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責任使然、職責所在。為普通死難公民舉行全國哀悼日,是把對生命的尊重上升為了國家意志,把生命尊嚴提升到了最高。為玉樹地震中遇難同胞舉行國家哀悼日,其意義不僅僅是哀悼,也是體現國家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和責任。國旗因生命而降,生命因尊嚴而升。這種把“尊重生命”上升到國家高度的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舉行“國家哀悼日”,凝聚的是愛心的力量,傳遞的是親情的溫暖。體現同胞手足親情,并以此化悲痛為力量走出地震陰影,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新征程中去。“國家哀悼日”是國家的巨大關懷,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見證。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地震災害發生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祖國一家親的民族精神,在災難面前得到最大彰顯和凝聚。地震災害使我們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校園,但是也使全國人民更有愛心、更加團結、更眾志成城。“全國哀悼”,同樣讓天下蒼生感動,并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下提振精神、走向新生。舉行玉樹大地震全國哀悼活動,不僅溫暖民生情懷,還有凝心聚力、愛國愛民的強大政治功能,必然會增強每個公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必然會引導社會價值體系沿著正確的方向完善,必然會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為什么我們的眼里滿含淚水?因為我們牽掛著那些正在受難的同胞。下半旗志哀,是國家責任的彰顯,同時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表達需要。更重要的是:當國旗半降,生命的尊嚴冉冉升起。只要愛心在,天災不足畏。抗震救災還在繼續,每個人都應該力所能及地支持抗震救災,用自己最適合的方式表達對同胞的關愛。一個把生命放在至高無上地位,時時處處皆以人為本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經濟繁榮、和諧文明、前途無量的社會;一個充滿愛心、充滿溫情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戰勝一切困難,永遠屹立于世界東方。
這一刻,國旗為你而降,遇難的同胞們;這一刻,舉國為你而痛,遇難的同胞們;這一刻,全世界為你祈禱,遇難的同胞們;這一刻,生命意義得以彰顯、公民尊嚴得到伸展;這一刻,全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情牽情,一起面對災難、迎接未來,共同喊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一響徹山河的鏗鏘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