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爾納及其科幻小說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迄今為止最有名的科幻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作品以嚴格的科學理論、精準的計算數據和合理的想象預見為基礎,用引人入勝的細膩描寫、跌宕起伏的曲折情節和妙趣橫生的幽默敘述表現出來。這些作品問世百余年來,曾經極大地影響和啟發了包括愛迪生、愛因斯坦、丁肇中、楊振寧、錢學森等科學大家在內的無數前輩,并將繼續把我們及我們以后的無數青少年引入科學的殿堂。
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課余時間來讀《凡爾納科幻經典全譯本》,這套全譯本是由《神秘島》、《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八十天環游地球》、《地心游記》、《十五歲的小船長》、《從地球到月球》、《氣球上的五星期》、《太陽系歷險記》這九部長篇科幻小說編成,是凡爾納科幻作品中的一小部分。我一打開這套書,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一,《神秘島》。美國南北戰爭快結束之前的20天,五名被關押在里士滿的北軍戰俘和一只叫托普的小狗,趁亂悄悄爬上一只的懸停在地面的、容積約20000立方米的氫氣球,砍斷纜繩后立刻升天,在狂風的吹動下以每小時超過140公里的速度飛越美洲大陸進入太平洋,在一望無際的洋面上空飛行上萬公里,降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
他們之中的當然頭領、北軍工程師軍官塞勒斯?史密斯先是掉進了海里,卻不知道是被誰救上了岸,并藏在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巖洞里,不僅如此,以后這群“魯賓遜”們一旦有難,就會有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幫助他們。他們以他們所敬愛的林肯總統的姓來命名這座百余平方公里的孤島為“林肯島”,在以后的兩年里開墾了“農場”,用捕來的野羊和野雞辦起了“牧場”、“禽場”,開發島上的礦產建立了“冶煉廠”和“制造廠”,架設了幾個點之間的電報線路,很快就把孤島改造成了那個時代的一個微縮版的小型工業化社會。他們不斷地試圖與外界聯系,并建造了一艘性能不錯的帆船來探索外界,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居然找到了12年前被英國人格里那凡爵士根據法律放逐到“達抱島”上的已經脫胎換骨的前海盜艾爾通。
在火山即將爆發,孤島即將沉入海水之際,那個暗中無數次救了他們的神秘人物登場了,他就是已經病到了彌留之際的“諾第留斯”號潛艇的尼摩船長,至此“神秘島”真相大白。最后這幫劫后余生的人搭乘前來迎接艾爾通的“鄧肯號”游船,跟隨格里那凡爵士返回了文明世界?!疤臃競儭痹诶щy和逆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樂觀、堅韌以及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使我感到震撼。二,《海底兩萬里》。在現代意義的潛艇誕生前四十年,凡爾納所描寫的潛艇“諾第留斯號”就在全世界海洋里幾乎是隨心所欲地遨游了。
潛艇“雪茄形的外觀、排注水的升潛方式、海底聲納巡航、魚雷、探出式潛望鏡、無聲的電力動力系統”等等與現代潛艇尤其是核潛艇基本上毫無二致,性情古怪而俠義的尼摩船長、訓練有素的艇員、知識淵博的“我”——阿羅納克斯教授與四大洋幾萬公里的海底世界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里。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說實話,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地球的概念十分陌生,看著家里的地球儀,我覺得它和籃球的差別并不太大。
但書中所描寫的那艘非凡的“鄧肯號”游船從英格蘭出發經大西洋到達南緯37度并沿著這個緯度繞行一周時,地球的概念頓時在我的心中清晰起來。船主格里那凡爵士那無私的、樂于助人的、忘我的高尚品德立即成了我學習的榜樣;“意外乘客”、法國地理學會秘書巴加內爾那博學的、喜歡較真的、嚴謹的思維方式很令我崇拜;差不多和我同齡的12歲的羅伯爾這么小就繞著地球探險,并在與同伴們的一起努力下終于戰勝了狂風巨浪、地震等天災和以艾爾通為首盜匪集團帶來的人禍,親手救出了父親,讓我羨慕不已。四,《八十天環游地球》。
菲利斯?福格先生是倫敦著名的“改良俱樂部”的會員,幾年如一日近乎刻板地過著“家——俱樂部——家”這種兩點一面的單調但卻精準的生活,而一次偶然的打賭使他帶上他忠實的、熱忱的新仆人“萬事通”,登上了充滿兇險的環球之旅,有趣的是一位極其負責的警探費克斯竟然與他們同行并添了不少麻煩。福格先生不僅睿智,而且還俠義心腸地在險象環生的印度叢林里冒著生命危險奮勇出手救下了行將慘遭殉葬的美麗女子愛歐達夫人,并將她帶回了英國。
隨著凡爾納流暢的筆觸,我們跟隨他在140年前的地表上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剛通航不久的蘇伊士運河由紅海進入印度洋,橫穿印度半島,再次登船過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到達香港,然后經日本,跨過太平洋到達美國,歷盡艱辛甚至靠著“風帆雪橇”的幫助到達紐約,再次來到大西洋并最終回到倫敦,結果卻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十分鐘,讓人惋惜。不料峰回路轉,第二天那位可愛的“萬事通”發現由于向東繞了地球一圈竟多出了正好一天,于是他們在最后一分鐘來到改良俱樂部,贏得了打賭;福格先生和愛歐達夫人也組合成了幸福的一家人。那些夢幻般的海上風光、印度神秘的原始森林、北美大陸的絢麗景致,都令我十分神往。五,《地心游記》。
地殼之下是什么?人類對自己腳下這個星球內部的了解程度甚至于還不如浩瀚的宇宙空間,以至于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千億光年之遙,但對我們的腳底下據說卻只向下鉆探了1萬多米。《地心游記》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充滿想象力的地下世界。這位執著的、富于為科學事業獻身精神的奧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我”,在一份古人探索地下世界的“天書”的指引下,與一名挑夫漢斯一起,沿著冰島休眠了的斯奈菲爾火山的火山口進入地下,當他們行進到離地表約180公里的深度時,發覺那里不僅有很自然的亮光、猶如森林般巨大的蘑菇林、侏羅紀時期的樹木、巨人和遠古動物的化石,甚至還有一大片白茫??臻煙o邊的“地中海”,海里有巨龍一般的至少有三四十米長的怪獸,海面上刮著猛烈的風,“天空”中打著嚇人的雷。
在經過了兩個月又四天的艱難旅程后,這三個又餓又渴又熱的探險家終于被巖漿托出了地面,這時他們才發現此處居然是意大利西西里島北面的斯德隆布利火山,按地表距離與斯奈菲爾火山相距3000公里!我想,將來有朝一日我是不是也可以乘著我國最新研制的探地飛船(名叫“地龍號”怎樣?)由昆明鉆入地下,再從美國的新奧爾良鉆出?
六,《十五歲的小船長》。凡爾納的這部杰作給人的印象是不太像其他的科幻作品,倒像是一個半世紀前的某一部揭露野蠻的黑奴制度的控訴書。美麗、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流浪者號”捕鯨船船主的妻子維爾登夫人帶著五歲的兒子杰克和杰出的昆蟲學家、對科學癡迷得有些發呆的“貝內迪表兄”,偶然地搭乘她的船由新西蘭的奧克蘭出發返回舊金山,途中她命令眾水手從一艘失事的船上救起了五名美國黑人——其中之一是名叫埃居爾的大力士——和一條名叫丁戈的大狗。
當原來的船長在一次不幸的捕鯨中遇難以后,維爾登夫人根據眾人的推舉果斷地任命年僅十五歲的見習水手迪克?桑德擔負起了船長的職責。孰料在奧克蘭招聘來的廚師內格羅是個販賣黑奴團伙的慣犯,他在導航的羅盤上做了手腳,“流浪者號”在狂風巨浪和迷霧中偏離了航向,本來要到南美大陸,卻偏南穿過了德雷克海峽駛入大西洋,在非洲的剛果附近上了岸,又被一名內格羅的同伙騙到了陸地深處,船上下來的所有黑人都面臨被販賣的境地,而維爾登夫人的丈夫將被勒索巨額的贖金。迪克和埃居爾在大狗丁戈的幫助下逃了出來,救出了其他的人,殺死了可惡的內格羅,歷盡艱辛終于回到美國。
那個年代非洲大陸那種瘋狂的、野蠻的、血腥的抓捕和販賣黑人的場景,讓人看了心驚肉跳。“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制度是隨著奴役和販賣黑人而興盛起來的”(毛澤東語),看來不假。七,《從地球到月球》。公元1969年7月16日,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坐在阿波羅11號飛船正緊張地等待發射時,一定會對凡爾納虛擬的那次“發射”感到吃驚,因為早在100年前,那位天才的預言家已經為百年之后人類首次登月詳細地開列了發射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飛行時間(約103小時)、登月人數(三人)等等數字,不同的是凡爾納所描述的登月載體竟然是“大炮”而不是后來人類所使用的火箭。具有嚴謹科學態度和極高科學熱情的美國巴爾的摩大炮俱樂部主席因倍?巴比康先生在政府、社會各界和外國團體及個人的支持下,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建成“發射中心”,并親自與另外兩名敢為科學獻身的“宇航員”一同飛向了月球。
讀著這部數據精準、想象力豐富、具有超凡預見性的書,不禁讓我想到了法國著名的利奧臺元帥一次在下議院的演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請參閱《凡爾納經典全譯本?作者簡介》)八,《氣球上的五星期》。塞繆爾?弗格森博士是英國著名的探險家、科學家和地理學家,在倫敦皇家地理學會的支持下,為了全面地、準確地考察并描繪出非洲大陸的概貌,他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設計出了一種“電解水——燃氫——再電解水”模式的熱氣球,從非洲東岸的桑給巴爾升空,乘著氣流向西進入非洲大陸。
今天的人們可以隨著故事的敘述,猶如身臨其境般地來到一個半世紀前的非洲,體驗那些蠻荒的原始部落,看到電視里常播的棲息著無數動物的塞倫蓋提草原、神秘莫測的尼羅河上游和炎熱的赤道附近但卻終年白雪皚皚的乞力馬扎羅山。本書據說是凡爾納創作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可能是萬事開頭難,竟連投16家出版社都遭退稿,凡爾納憤而將手稿投入火里,所幸被他賢惠而睿智的妻子搶救出來,送到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從此凡爾納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此后的大批科幻小說。
倘若當時就被燒了,凡爾納的科幻創作之路自然終止,豈不是人類精神財富的無法估量的損失!九《太陽系歷險記》。天文學知識告訴我們,宇宙空間的星體都有各自相對固定的運行軌道,而一旦偏離了軌道,就會發生碰撞。
公元186ⅹ年1月1日凌晨兩點47分35又3/5秒,住在地中海南岸阿爾及利亞謝里夫河口一間簡陋茅屋里負責搞測量的法軍上尉赫克托?塞爾瓦達克和他的勤務兵本?佐夫正在欣賞上尉自己寫的十三行詩,云遮霧罩的夜空里泛出了絢麗的光,一個看上去比月亮大幾十倍的不明天體悄無聲息地靠上了地球,一陣大于九級地震的猛烈震動和震耳欲聾的巨響使這兩名法軍官兵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當他們醒來后從廢墟中鉆出來時,還以為發生了龍卷風,但很快就發現了異常:首先是懷表指針顯示的是夜間四點,但太陽已經懸在了地平線之上;其次是懸在地平線之上的太陽是在西邊,卻在冉冉上升;
第三是“地球”的引力變小了,本?佐夫隨手扔出的一塊石子竟飛出了200開外;第四是晝夜縮短了一半,變成了12小時,等等。他們在孤寂與絕望中四處尋找,終于在已經面目全非的各個猶如孤島一樣的小塊陸地中找到了其他的幸存者,其中有一位是上尉中學時的物理老師、現時的天文學家帕米蘭?羅賽特教授。教授告訴人們,他們所在的星球不是地球,而是一顆叫做“加利亞”的慧核,這片土地只是加利亞與地球擦碰時所帶走地表的一個部分!人們隨著加利亞以每天約250萬公里的速度在太陽系里遨游,將穿過金星軌道到達近日點之后,再次穿過金星軌道、地球軌道,依次向外穿過火星軌道、木星軌道,看看能不能幸運地逃出木星的強大引力而進入土星軌道,奔向海王星,在到達距太陽8。8億公里的遠日點后開始向著地球“返回”。
他們躲進一個火山的巖洞里靠著熔巖的余熱避開了零下60°的嚴寒,調動所有的物資戰勝了饑餓,并在距地球越來越近時制作了一只巨大的熱氣球,當兩星在數十公里距離擦肩而過時飄在大氣中,安全地降落在了地球表面,這時他們離開地球正好兩年,而遭此巨變的地面上居然看不到一絲異常,仿佛什么事都未曾發生過,于是歐洲知識界對這些幸存者所撰寫的回憶給出的答案竟是“少數人子虛烏有的臆想?!苯衲晔挛覈鴮⑴c俄羅斯合作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這也是我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計劃。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學習,鍛煉身體,將來積極參與我們地球人類所進行的真正的載人太陽系歷險!讀完這套書后我覺得意猶未盡,于是請媽媽又網購了凡爾納的《機器島》、《流星追逐記》、《測量子午線》、《綠光》等22部科幻小說,在此也請同學們一起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