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個特殊的名詞代表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在當今這個社會上,90后也真可謂是焦點的焦點了。報紙上、雜志上、電視上、互聯網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關于我們的信息。確實,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90后的身影。
也許,在那些60后、70后的眼里,我們是另類,是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一類人。我們似乎總是那么個性十足,不能與這個世界融合在一起:我們的身上似乎沒有感知溫度的器官,無論春、夏、秋、冬,總是穿一條厚厚的牛仔褲。尤其是夏天,太陽炙烤著大地,別人都穿的是裙子、半袖、短褲,而我們卻偏偏是上身穿半袖,下身依舊一條緊身牛仔。這毫不搭配的穿著讓人一看就覺得酷熱難耐,而我們卻毫不在乎,依舊我行我素。到了冬天卻不顧天寒地凍,只套一件單薄的上衣,可謂是典型的“要風度不要溫度”。對這一切,我們自己并不感到有什么奇怪,可那些60后、70后卻接受不了,認為我們不正常,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和他們又有什么不一樣呢?在他們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做的那些事和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事在長輩們的眼里又有什么區別呢?在他們這么大的時候,在父母眼中,他們不也是和我們一樣叛逆的孩子嗎?不聽大人的話,隨心所欲,追求什么潮流,打扮得很另類,他們的父母不也這么看他們嗎?
其實。這只是因為時代不同,潮流不同,我們做的不都是在追趕潮流嗎?只是每個年代的潮流不同而已,又怎么能說我們很另類呢?
我們是這個時代的年青人,每一個時代都是由年青人來引導新的潮流,讓時代進步,如果現在我們的追求和當初那個年代一樣,那社會還怎么進步?所以說,我們都是不同時代的年青人,在這一點上,我們沒什么不同。
但是,我們又注定不同,因為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我們有著和他們不同的青春,不同的花樣年華。
一身松松垮垮的休閑服,腳下踏一雙簡潔的休閑鞋,簡單的裝扮依舊透出了我們青春的活力與朝氣。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畫面,溫家寶總理去一個地方視察,所有人都爭著搶著去和他握手,但是,在這中間,有一個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對這一切并不感到驚奇、激動,她在一旁獨自看著書,似乎這一切都和她沒什么關系。這就是我們的特點,但對于他們來說,卻感到不可理解!
但我們卻又并不是冷漠,我們喜歡狂熱地“追星”:既是流行歌曲天王級人物周杰倫的崇拜者,也是民族歌曲天后級人物宋祖英的追捧者,還是Breaking小天王侯高俊杰的支持者。
我們經常會塞上耳塞,聽著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該叫做什么風格的音樂,在路上隨著音樂的節拍旁若無人的跳著屬于自己的舞蹈。
我們迷戀Breaking、hip-hop這些能讓我們的心受到震撼,能沖擊我們思想的舞蹈,因為它們那些無規則的動作太適合我們的想法和性格了,所以,我們90后對這種自由、瀟灑的舞步充滿了向往。
我們喜歡郭敬明略帶頹廢的感覺,也喜歡韓寒的犀利的語言。記得郭敬明的小說里有這么一句話:我獨自在大街上晃著。注意,是“晃”,不是走。這一句話寫出來讓我們這些90后真的感受到一種他與我們心有靈犀的感覺。
其實,我們都不是壞小孩,只是我們“不乖”。我們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只是我們更愿意把它埋在心底,不愿把它總掛在嘴邊,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為了自己的理想在努力地奮斗著,追求著。
這就是我們90后這一代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個屬于我們的時代里張揚著自己的個性與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