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大雜院里。
每年的夏天,門前就開滿了小小的晚飯花,紫紅色的、粉紅色的,夾著綠綠的葉子。夕陽斜斜的照下來,拉下一些長長短短的影子,晚風中便有了一絲絲淡淡的香氣,也有了一些清涼的氣息。
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候。
我會端一張矮矮的凳子,捧一本書坐著,靜靜地看,靜靜地嗅著晚飯花的氣味,也靜靜地發呆。鄰居們的贊嘆聲、家人喊吃飯的聲音在耳邊掠過。暮色也就降臨了。
許許多多的日子排列得有章有序。童年也在這一本本書、一縷縷花香中悄然逝去。現在回想起,才覺得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生活:書、椅子、陽光、晚飯花……平和、明凈、溫柔,甚至很奢侈。也是在那時候,我經常會冒出些很奇怪的念頭,說出些令大人們啼笑皆非的話。而這些現在都成了被媽媽經常提起的趣事,我也只有傻傻的笑。童年啊,曾經是我放飛自己的時光。
后來慢慢長大,依舊喜歡讀書的感覺,喜歡冥想,也喜歡上了用文字表達自己。
不喜歡有人稱寫作為“爬格子”,這樣的稱呼讓我有種很不流暢的感覺,似乎是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摳出來的,雖然我敬佩認真卻也害怕呆板,文字應該是靈動的,宛如一波溪流,朝著遠方清清吟唱。很喜歡張曉風的文筆,清新、流暢,空靈愉悅得讓人心醉,你便會沉浸其中,用寧靜的心與她一起搖曳,沒有華美的辭藻,卻有種語言的張力讓你心甘情愿地受迷惑。
我便努力讓自己的文字樸實而溫和,讓自己的文字和人一樣不喧囂不虛假。用通俗的語言,講一些很平凡的故事,表述最自然的情感,構建我內心深處真實的愿望。
因為懼怕狗,但又不能逃避,便憤然而作《狗巷》
因為爬山的艱難與喜悅,便有了《登秀峰》
因為遭遇大山里賣花集學費的男孩,便寫了《照片上的回憶》
因為母女的和諧,便成就了小小狡猾的《媽媽請客我會東》
因為少女成長的困惑,才寫出《流思飛緒》
……
我努力用自己的理解來表達自己。我不喜歡太抽象的文字,在我現今明朗而單純的時候,很多的艱深與孤高我還不能理解,我也樂意暫時放棄,留到將來的某年某月慢慢享受;我不喜歡文字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敬畏”,我們需要敬畏的是自然、生命;我不喜歡將那么多個性的感動暴露得淋漓盡致,更不喜歡用無數華美的辭藻去修飾一個個簡單明快的句子,素面朝天的感覺少了很多的脆弱,擁有真正的坦然。
文字在我這里永遠與音樂相連。喜歡排列這些文字時,按下“play”,音樂也就成了我的思緒,流淌在我的周圍。鋪開一張紙,筆尖就有了舞蹈的欲望,文字也在音樂中飛翔。飛過太陽飛過月亮,飛過滄山泱水四季春秋,飛過綿延的河流和黑色的山峰,飛到烏云散盡,飛到陽光普照……思緒飛揚起來,記下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動,記下對這個世界的愛。
我出生在九月十八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痛苦的紀念日。所幸,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境中,許許多多愛我的人也被我愛著。痛并快樂的成長讓我多姿多彩。
米切爾?;恩德曾經說過:“忘記自己內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內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補充,我們必須去發現它、完善它。倘若我們不能經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這種價值,那我們就真正迷失路徑了。”
讀書、作文是我作心路之旅的方式,我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用心靈的眼睛看通常情況下看不見的東西。郭敬明“左手倒影,右手年華”,而我,左手是愛右手還是愛,并將讓它們永遠永遠溶入我生命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