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說的詩 >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代]:張說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送別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放眼遙望巴陵地區洞庭湖一帶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這孤獨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傳說這君山上曾居住著神仙可惜未能得見,我的心潮隨著那蕩漾的湖水綿遠悠長。

    注釋

    梁六:即梁知微,時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途徑岳陽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陽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風景秀麗。

    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陽。

    孤峰:指洞庭山,即君山。

    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傳說中的神仙。《拾遺記》:“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謫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別之作。梁六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梁知微,時途經岳州入朝,遂有與詩人的相遇。當時作者被貶為岳州刺史,在為梁知微舉行的送別宴會上創作此詩。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題云“自洞庭山”相送。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頁.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9-60頁.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十九。下面是李白研究學會理事、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嚴羽有一段論詩名言:“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離了具體作品,這話似玄乎其玄;一當聯系實際,便覺精辟深至。且以張說這首標志七絕進入盛唐的力作來解剖一下。

      這是送別之作。詩中送別之意,若不從興象風神求之,那真是“無跡可求”的。

      謫居送客,看征帆遠去,該是極其凄婉的懷抱(《唐才子傳》謂張說“晚謫岳陽,詩益凄婉”)。“天涯一望斷人腸”(孟浩然),首句似乎正要這么說。但只說到“巴陵一望”,后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純乎是即目所見之景了。這寫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簡淡。然而它能令人聯想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的情景,如見湖上秋色,從而體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懷。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湊泊”,難以尋繹罷了。

      氣蒸云夢、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美麗的君山,日日與它見面,感覺也許不那么新鮮。但在送人的今天看來,是異樣的。說穿來就是愈覺其“孤”。否則何以不說“日見‘青山’水上浮”呢。若要說這“孤峰”就是詩人在自譬,倒未見得。其實何須用意,只要帶了“有色眼鏡”觀物,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足見送人者心情之孤。“詩有天機,待時而發,觸物而成,雖幽尋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詩話》),卻于有意無意得之。

      關于君山傳說很多,一說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說“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拾遺記》),這些神仙荒忽之說,使本來實在的君山變得有幾分縹緲。“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現湖水動蕩給人的實感,也微妙傳達這樣一種迷離撲朔之感。

      詩人目睹君山,心接傳說,不禁神馳。三句遂由實寫轉虛寫,由寫景轉抒情。從字面上似離送別題意益遠,然而,“聞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種難以追攀的莫名惆悵,與別情當有微妙的關系。作者同時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別梁六入朝》云:“夢見長安陌,朝宗實盛哉!”也有同一種欽羨莫及之情。送人入朝原不免觸動謫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也算“登仙”。說“夢見長安陌”是實寫,說“神仙不可接”則頗涉曲幻。羨仙乎?戀闕乎?“詩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遠若近,若無若有”(屈紹隆《粵游雜詠》),這也就是所謂盛唐興象風神的表現。

      神仙之說是那樣虛無縹緲,洞庭湖水是如此廣遠無際,詩人不禁心事浩茫,與湖波俱遠。豈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隨湖水”而去,變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不禁隨湖水一樣悠悠不息。“心隨湖水共悠悠”,這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尾,令人聯想到“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而用意更為隱然;叫人聯想到“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王維),比義卻不那么明顯。濃厚的別情渾融在詩境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死扣不著,妙悟得出。借葉夢得的話來說,此詩之妙“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能到”(《石林詩話》)。

      胡應麟認為此詩“句格成就,漸入盛唐”,他所作的評價是公允的。七絕的“初唐標格”結句“多為對偶所累,成半律詩”(《升庵詩話》),此詩則通體散行,風致天然,“惟在興趣”,全是盛唐氣象了。作者張說不僅是開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風轉變的關鍵人物。其律詩“變沈宋典整前則,開高岑后矯清規”,亦繼往而開來。而此詩則又是七絕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張說簡介

    唐代·張說的簡介

    張說

    張說(667年~730年)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

    ...〔 ? 張說的詩(255篇)

    猜你喜歡

    郡齋戲句

    宋代晁說之

    烏髭四皓應無術,沉醉三閭豈有方。

    將此衰殘齋戒里,郡人應笑使君狂。

    姜明德醫學錄任滿詩用美之并以醫之利害語之

    元代葉颙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

    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

    永州書懷

    宋代徐照

    嗜茶疑是病,羸瘦見詩形。

    天斷征鴻過,汀多香草青。

    送帥從龍之睢州判官 其二

    明代區懷瑞

    君本淡宕人,儒術世光大。著書亙六合,不足當函蓋。

    劍霓拂斗墟,蘋日浮江介。誤膺州里選,乃課封疆最。

    叉魚招張功曹(署)

    唐代韓愈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

    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杨幂在线观看| 国产自产对白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五十路熟女人妻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网站| 日韩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大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