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柳
醉桃源·柳。宋代。翁元龍。 千絲風(fēng)雨萬絲晴。年年長短亭。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鶯思重,燕愁輕。如人離別情。繞湖煙冷罩波明。畫船移玉笙。
[宋代]:翁元龍
千絲風(fēng)雨萬絲晴。年年長短亭。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
鶯思重,燕愁輕。如人離別情。繞湖煙冷罩波明。畫船移玉笙。
千絲風(fēng)雨萬絲晴。年年長短亭。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
鶯思重,燕愁輕。如人離別情。繞湖煙冷罩波明。畫船移玉笙。
譯文
千萬條柳絲迎著風(fēng)雨沐浴著晴日,年年站在長短亭旁目睹旅客來去匆匆。從暗黃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綠陰濃重,經(jīng)歷了春來春往的整個過程。鶯、燕在柳絲間纏綿徘徊不斷穿行,恰似長短亭上人們依依難舍、含愁相別的情形。環(huán)湖柳色綠如煙,映襯得西湖水波明凈。一葉畫舟在水面上劃動,載著幽幽一曲玉笙的樂音。
注釋
年年長短亭:指年年柳樹都在亭邊送人遠(yuǎn)行。
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春天來時,柳條為暗黃色,春天去時,柳條為碧綠色。
繞湖煙冷罩波明:指柳樹沿西湖環(huán)繞。
這首詞詠柳。作者因古來就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遂將柳擬人化,借柳以詠離情。上片寫驛道旁、長亭邊的柳。這是人們祖道餞別之地,這里的柳年年歲歲為人送行,年年歲歲迎送春天,成了離情別緒的象征物。下片轉(zhuǎn)寫西湖煙柳。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時時注目于湖面搖曳的畫船,聆聽著船上悠揚(yáng)的笙歌,感受著男女游客們的鶯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間離情別緒的負(fù)載物。
唐代·翁元龍的簡介
翁元龍字時可,號處靜,句章(一作四明)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嘉熙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跡不可考。他是大詞家吳文英之兄,亦工詞,杜成之評為“如絮浮水,如荷濕露,縈旋流轉(zhuǎn),似沾非著”。所作今存花草粹編中者一首,絕妙好詞中者五首。
...〔
? 翁元龍的詩(26篇) 〕
元代:
麻革
地入荒蕪過客稀,村深門巷暮山圍。悠悠獨(dú)鳥穿云下,策策寒烏掠日飛。
人事百年梧葉老,秋風(fēng)萬里稻花肥。兵塵河朔迷歸路,惆悵平沙送夕暉。
地入荒蕪過客稀,村深門巷暮山圍。悠悠獨(dú)鳥穿雲(yún)下,策策寒烏掠日飛。
人事百年梧葉老,秋風(fēng)萬裡稻花肥。兵塵河朔迷歸路,惆悵平沙送夕暉。
:
幻廬
漠漠重霾閟曉陰,凝弦恁會子期心。為迷三徑一時尋。
濡沫潮橫思可聽,剔黃月滿慰初噙。潛移清寂午將深。
漠漠重霾閟曉陰,凝弦恁會子期心。為迷三徑一時尋。
濡沫潮橫思可聽,剔黃月滿慰初噙。潛移清寂午將深。
元代:
方回
飛鴻離魚網(wǎng),玉石有俱焚。
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玙璠。
飛鴻離魚網(wǎng),玉石有俱焚。
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玙璠。
元代:
凌云翰
相逐云間侶,翩翩落遠(yuǎn)沙。晚風(fēng)吹不斷,愛此一行斜。
相逐雲(yún)間侶,翩翩落遠(yuǎn)沙。晚風(fēng)吹不斷,愛此一行斜。
:
劉崧
土屋無風(fēng)尚不關(guān),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
土屋無風(fēng)尚不關(guān),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
清代:
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shù)。又露掠篷低,風(fēng)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隻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shù)。又露掠篷低,風(fēng)銷蠟黯,草草別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