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十詠 其五 中溪書院
封龍十詠 其五 中溪書院。元代。安熙。 炎氛絕高岑,悲風振林丘。吟臺一以眺,動我懷古愁。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儔。規模未云遠,蕪穢馀嵓陬。圣像空復存,荒涼幾經秋。不遇敬齋翁,遺跡誰能求。亦賴明主恩,遂茲圣澤流。今皇復神圣,丕承擬西周。弦歌獨不嗣,嵓壑知應羞。懷賢既伊郁,撫事增綢繆。悠然發孤詠,遠思浩難收。
[元代]:安熙
炎氛絕高岑,悲風振林丘。吟臺一以眺,動我懷古愁。
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儔。
規模未云遠,蕪穢馀嵓陬。圣像空復存,荒涼幾經秋。
不遇敬齋翁,遺跡誰能求。亦賴明主恩,遂茲圣澤流。
今皇復神圣,丕承擬西周。弦歌獨不嗣,嵓壑知應羞。
懷賢既伊郁,撫事增綢繆。悠然發孤詠,遠思浩難收。
炎氛絕高岑,悲風振林丘。吟臺一以眺,動我懷古愁。
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儔。
規模未雲遠,蕪穢馀嵓陬。聖像空複存,荒涼幾經秋。
不遇敬齋翁,遺跡誰能求。亦賴明主恩,遂茲聖澤流。
今皇複神聖,丕承擬西周。弦歌獨不嗣,嵓壑知應羞。
懷賢既伊郁,撫事增綢繆。悠然發孤詠,遠思浩難收。
唐代·安熙的簡介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號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歲。少慕劉因之名,欲從之游。因沒,不果,乃從因門人烏沖問其緒說,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數十年;四方來學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
? 安熙的詩(74篇) 〕
明代:
溫純
舊宰祠堂背郭橫,肩隨旅拜向檐楹。千年墻室窺瞻好,五日椒蘭感慨生。
拂坐薰風思解慍,盈卮蒲酒對澄清。執鞭豈為文章業,所至長留奕奕名。
舊宰祠堂背郭橫,肩隨旅拜向檐楹。千年牆室窺瞻好,五日椒蘭感慨生。
拂坐薰風思解慍,盈卮蒲酒對澄清。執鞭豈為文章業,所至長留奕奕名。
明代:
黃廷用
詞藻才名動玉京,君王珍重使專城。桑麻春兩看頻愜,荊棘秋風夢亦驚。
簾外黃花增別酒,舟前白雁伴行旌。相思秪在西江月,獨立瑤臺聽頌聲。
詞藻才名動玉京,君王珍重使專城。桑麻春兩看頻愜,荊棘秋風夢亦驚。
簾外黃花增別酒,舟前白雁伴行旌。相思秪在西江月,獨立瑤臺聽頌聲。
宋代:
洪咨夔
缺唇丹井應千尺,禿頂靈杉恰百圍。
鶴去不聞人下子,黃蜂無數采花歸。
缺唇丹井應千尺,禿頂靈杉恰百圍。
鶴去不聞人下子,黃蜂無數采花歸。
宋代:
王義山
癖到膏盲藥不醫,把泉煮石煉成詩。
齒根更著雪來嚼,吟過海關又一奇。
癖到膏盲藥不醫,把泉煮石煉成詩。
齒根更著雪來嚼,吟過海關又一奇。
明代:
許繼
臥疴人事違,流景自如昔。年年溪南村,霜葉千樹赤。
既為升平民,所好胡不得。耕鑿給妻孥,相看至頭白。
臥疴人事違,流景自如昔。年年溪南村,霜葉千樹赤。
既為升平民,所好胡不得。耕鑿給妻孥,相看至頭白。
宋代:
許及之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