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宋代。張元干。 暝色復已夕,雨聲全未疏。掩關頗嗜臥,篝燈空照書。點滴聞瓦溝,決溜鳴階渠。試作華屋想,未減嚴城居。大江洶波浪,曠野風號呼。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是身在宇宙,何適非蘧廬。陵谷儻遷變,樓觀皆空虛。安心無秘法,絕念忘畏途。生死尚可處,此境固有余。
[宋代]:張元干
暝色復已夕,雨聲全未疏。
掩關頗嗜臥,篝燈空照書。
點滴聞瓦溝,決溜鳴階渠。
試作華屋想,未減嚴城居。
大江洶波浪,曠野風號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適非蘧廬。
陵谷儻遷變,樓觀皆空虛。
安心無秘法,絕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處,此境固有余。
暝色複已夕,雨聲全未疏。
掩關頗嗜臥,篝燈空照書。
點滴聞瓦溝,決溜鳴階渠。
試作華屋想,未減嚴城居。
大江洶波浪,曠野風號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適非蘧廬。
陵谷儻遷變,樓觀皆空虛。
安心無秘法,絕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處,此境固有餘。
唐代·張元干的簡介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
? 張元干的詩(397篇) 〕
明代:
童冀
海子橋西風大作,撲面驚砂似飛雹。蹇驢局促驅不前,仆夫睢盱行屢卻。
傍人指點笑相語,誰遣先生此行樂。韓公半醉紗帽偏,童子竦立高吟肩。
海子橋西風大作,撲面驚砂似飛雹。蹇驢局促驅不前,仆夫睢盱行屢卻。
傍人指點笑相語,誰遣先生此行樂。韓公半醉紗帽偏,童子竦立高吟肩。
唐代:
張喬
西子湖頭并采蓮,昭陽宮里便如仙。新承恩寵應誰妒,敢學顰眉為乞憐。
西子湖頭并采蓮,昭陽宮裡便如仙。新承恩寵應誰妒,敢學顰眉為乞憐。
清代:
瑞元
船從京口渡,水向海門流。島嶼一篝火,芙蓉三面樓。
潮隨明月上,山入大江浮。回首髫齡事,金焦同日游。
船從京口渡,水向海門流。島嶼一篝火,芙蓉三面樓。
潮隨明月上,山入大江浮。回首髫齡事,金焦同日遊。
宋代:
趙鼎臣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
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
茲遊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
:
項安世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云何處游。
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雲何處遊。
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