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
陽山。明代。高啟。 我登此山巔,不知此山高。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涌三十萬頃煙波濤。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回秋礙海鶻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泉長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常年禱雨車,來此投今符。靈旗風轉白日晦,馬鬣一滴沾三吳。巖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探幽歷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此時望青冥,脫略情塵世。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古來名賢盡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開口。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明代]:高啟
我登此山巔,不知此山高。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
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涌三十萬頃煙波濤。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礙海鶻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泉長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常年禱雨車,來此投今符。
靈旗風轉白日晦,馬鬣一滴沾三吳。巖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
探幽歷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此時望青冥,脫略情塵世。
白云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古來名賢盡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開口。
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我登此山巔,不知此山高。但覺群山總在下,坐撫其頂同兒曹。
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湧三十萬頃煙波濤。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峰回秋礙海鶻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泉長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
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常年禱雨車,來此投今符。
靈旗風轉白日晦,馬鬣一滴沾三吳。巖巒蒼蒼境多異,樵子尋常不曾至。
探幽曆險未得歸,忽聽鐘來澗西寺。此時望青冥,脫略情塵世。
白雲冉冉足下起,如欲載我升天行。古來名賢盡何有,唯有此山長不朽。
欲呼明月海上來,照把長生一瓢酒。浮丘醉枕肱,洪崖笑開口。
天風吹落浩歌聲,地上行人盡回首。
唐代·高啟的簡介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 高啟的詩(566篇) 〕
:
楊雪窗
我生長慕葛稚川,勝游跡滅羅浮煙。公詩雅愛蘇夫子,鵝城弄棹西湖船。
美人化冢九百載,孤山一吊一愴然。偃仰煙霞供嘯詠,萬象成賓向爾妍。
我生長慕葛稚川,勝遊跡滅羅浮煙。公詩雅愛蘇夫子,鵝城弄棹西湖船。
美人化冢九百載,孤山一吊一愴然。偃仰煙霞供嘯詠,萬象成賓向爾妍。
宋代:
蘇泂
人生何者遽宜休,如此詩書未白頭。
舍棹燈明煙雨里,居人那識在原愁。
人生何者遽宜休,如此詩書未白頭。
舍棹燈明煙雨裡,居人那識在原愁。
宋代:
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明代:
程敏政
山屐經過滿徑蹤,閒來無事不從容。白沙翠竹江村路,云碓無人水自舂。
山屐經過滿徑蹤,閒來無事不從容。白沙翠竹江村路,雲碓無人水自舂。
唐代:
馬戴
去覲毗陵日,秋殘建業中。莎垂石城古,山闊海門空。
灌木寒檣遠,層波皓月同。何當復讎校,春集少陽宮。
去覲毗陵日,秋殘建業中。莎垂石城古,山闊海門空。
灌木寒檣遠,層波皓月同。何當複讎校,春集少陽宮。
宋代:
葛勝仲
黑頭自致已三旌,暫寄江湖適性情。五總龜游欽學富,九皋鶴立見神清。
西雍寧累飛章薦,東閤頻蒙倒屣迎。方幸臺躔照苕霅,以茲投劾未能輕。
黑頭自緻已三旌,暫寄江湖適性情。五總龜遊欽學富,九臯鶴立見神清。
西雍甯累飛章薦,東閤頻蒙倒屣迎。方幸臺躔照苕霅,以茲投劾未能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