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高安公主挽歌二首。唐代。李乂。 湯沐三千賦,樓臺十二重。銀爐稱貴幸,玉輦盛過逢。嬪則留中饋,娥輝沒下舂。平陽百歲后,歌舞為誰容。賓衛儼相依,橫門啟曙扉。靈陰蟾兔缺,仙影鳳凰飛。一水秋難渡,三泉夜不歸。況臨青女節,瑤草更前哀。
[唐代]:李乂
湯沐三千賦,樓臺十二重。銀爐稱貴幸,玉輦盛過逢。
嬪則留中饋,娥輝沒下舂。平陽百歲后,歌舞為誰容。
賓衛儼相依,橫門啟曙扉。靈陰蟾兔缺,仙影鳳凰飛。
一水秋難渡,三泉夜不歸。況臨青女節,瑤草更前哀。
湯沐三千賦,樓臺十二重。銀爐稱貴幸,玉輦盛過逢。
嬪則留中饋,娥輝沒下舂。平陽百歲後,歌舞為誰容。
賓衛儼相依,橫門啟曙扉。靈陰蟾兔缺,仙影鳳凰飛。
一水秋難渡,三泉夜不歸。況臨青女節,瑤草更前哀。
唐代·李乂的簡介
(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舊唐書作本名尚真。此從新唐書)趙州房子人(今河北邢臺市臨城縣人)。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卒于玄宗開元二年,年六十八歲。少孤。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見稱。舉進士,累調萬年尉。長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監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公元七o七年)遷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乂著有文集五卷,《兩唐書志》又與兄尚一、尚貞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
? 李乂的詩(41篇) 〕
元代:
麻革
地入荒蕪過客稀,村深門巷暮山圍。悠悠獨鳥穿云下,策策寒烏掠日飛。
人事百年梧葉老,秋風萬里稻花肥。兵塵河朔迷歸路,惆悵平沙送夕暉。
地入荒蕪過客稀,村深門巷暮山圍。悠悠獨鳥穿雲下,策策寒烏掠日飛。
人事百年梧葉老,秋風萬裡稻花肥。兵塵河朔迷歸路,惆悵平沙送夕暉。
宋代:
范成大
有日猶嫌開牖,無風不敢上簾。
報國丹心何似,夢中抵掌掀髯。
有日猶嫌開牖,無風不敢上簾。
報國丹心何似,夢中抵掌掀髯。
明代:
湛若水
嘐嘐嗟斷金,悠悠結同心。同心茍不固,膠漆亦未深。
杯酒出肺腑,按劍起知音。朝為魚水歡,暮為商與參。
嘐嘐嗟斷金,悠悠結同心。同心茍不固,膠漆亦未深。
杯酒出肺腑,按劍起知音。朝為魚水歡,暮為商與參。
明代:
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清代:
屈大均
懷中保子二齡馀,弄爾西窗舊讀書。我指卿卿新畫像,可憐未解淚沾裾。
懷中保子二齡馀,弄爾西窗舊讀書。我指卿卿新畫像,可憐未解淚沾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