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昆崙叔勸駕
酬昆崙叔勸駕。明代。劉宗周。 何似蒹葭招隱篇,清饑如病兀如禪。東山久臥看兒輩,北極新班誤壯年。止合一鳴聲已默,不聞三獻足猶全。相逢若問桃源路,為報人間別有天。
[明代]:劉宗周
何似蒹葭招隱篇,清饑如病兀如禪。東山久臥看兒輩,北極新班誤壯年。
止合一鳴聲已默,不聞三獻足猶全。相逢若問桃源路,為報人間別有天。
何似蒹葭招隱篇,清饑如病兀如禪。東山久臥看兒輩,北極新班誤壯年。
止合一鳴聲已默,不聞三獻足猶全。相逢若問桃源路,為報人間別有天。
唐代·劉宗周的簡介
劉宗周(1578—1645),字起東,別號念臺,漢族,明朝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因講學于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他著作甚多,內容復雜而晦澀。他開創的蕺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上影響巨大。清初大儒黃宗羲、陳確、張履祥等都是這一學派的傳人。劉宗周的思想學說還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當代新儒家學者牟宗三甚至認為,劉宗周絕食而死后,中華民族的命脈和中華文化的命脈都發生了危機,這一危機延續至今。
...〔
? 劉宗周的詩(95篇) 〕
宋代:
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宋代:
蘇頌
聞君八法擅臨池,擪押工夫世少知。學者伏膺虞秘監,時賢求范永禪師。
流傳異日須懸帳,交質何人敢對棋。斂手姜芽柳家樣,解嘲幾困老劉詩。
聞君八法擅臨池,擪押工夫世少知。學者伏膺虞秘監,時賢求範永禪師。
流傳異日須懸帳,交質何人敢對棋。斂手姜芽柳家樣,解嘲幾困老劉詩。
明代:
釋函是
去年此日亂離中,霜葉寒花今又逢。雁羽不堪窮漠北,戍歌猶是大江東。
煙銷衰草橫塘靜,日照疏林秋浦紅。潦倒莫辭朝落帽,夜猿聲急白蘋風。
去年此日亂離中,霜葉寒花今又逢。雁羽不堪窮漠北,戍歌猶是大江東。
煙銷衰草橫塘靜,日照疏林秋浦紅。潦倒莫辭朝落帽,夜猿聲急白蘋風。
宋代:
趙時韶
行到頹墻與斷橋,試和明月拗枝頭。
江南多少閑兒女,帶著梅花便帶愁。
行到頹牆與斷橋,試和明月拗枝頭。
江南多少閑兒女,帶著梅花便帶愁。
宋代:
釋行鞏
領得溈山笑里刀,方知不枉到明招。
元來樹倒藤枯后,了得三年五載燒。
領得溈山笑裡刀,方知不枉到明招。
元來樹倒藤枯後,了得三年五載燒。
宋代:
辛棄疾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干角。何時唱,從軍樂。歸歟已賦居巖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幹角。何時唱,從軍樂。歸歟已賦居巖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甯、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