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楚青丈屬題霓裳艷影并序
高陽臺 楚青丈屬題霓裳艷影并序。近代。陳方恪。 檀板金樽,綠楊池館,相逢身在他鄉(xiāng)。怨曲重招,人間未許商量。座中滿目新亭客,忍同拈、紅豆凄涼。更何如、側(cè)帽簪花,白首歡場。少年未抵千金諾,聽離鸞負了,舊日王昌。屈指繁華,嬌名羅綺難忘。多情已分天將老,嘆春風、鬢影無雙。祗銷凝、劉郎寐莫,歸臥銀釭。
[近代]:陳方恪
檀板金樽,綠楊池館,相逢身在他鄉(xiāng)。怨曲重招,人間未許商量。
座中滿目新亭客,忍同拈、紅豆凄涼。更何如、側(cè)帽簪花,白首歡場。
少年未抵千金諾,聽離鸞負了,舊日王昌。屈指繁華,嬌名羅綺難忘。
多情已分天將老,嘆春風、鬢影無雙。祗銷凝、劉郎寐莫,歸臥銀釭。
檀闆金樽,綠楊池館,相逢身在他鄉(xiāng)。怨曲重招,人間未許商量。
座中滿目新亭客,忍同拈、紅豆凄涼。更何如、側(cè)帽簪花,白首歡場。
少年未抵千金諾,聽離鸞負了,舊日王昌。屈指繁華,嬌名羅綺難忘。
多情已分天將老,歎春風、鬢影無雙。祗銷凝、劉郎寐莫,歸臥銀釭。
唐代·陳方恪的簡介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影響,從小習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貴族”。
...〔
? 陳方恪的詩(135篇) 〕
明代:
何景明
古人歌舞地,今日幾豪華。世事那能定,吾生詎有涯。
秋蟲不去戶,寒雁各依沙。獨少高陽侶,時時過酒家。
古人歌舞地,今日幾豪華。世事那能定,吾生詎有涯。
秋蟲不去戶,寒雁各依沙。獨少高陽侶,時時過酒家。
宋代:
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明代:
王世貞
遠如期,招四夷。皇帝坐殿上,麒麟辟邪,符拔騊駼。
拖沓焉施弛,苑囿付民居。詔司農(nóng),罷輪臺。皇帝坐殿上,干羽舞兩階。
遠如期,招四夷。皇帝坐殿上,麒麟辟邪,符拔騊駼。
拖沓焉施弛,苑囿付民居。詔司農(nóng),罷輪臺。皇帝坐殿上,幹羽舞兩階。
宋代:
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
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雲(yún)暗鎖桃溪。
流水無還有,亂山高複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近代:
周岸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絮雲(yún)翳日,煙柳斷腸,羈遊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清代:
毛奇齡
一株柳樹千條葉。桃根巧向梅根接。花塢暗相通。新花隔幾重。
寶函春信杳。水漫紅魚小。半格軸頭絲。環(huán)環(huán)無盡時。
一株柳樹千條葉。桃根巧向梅根接。花塢暗相通。新花隔幾重。
寶函春信杳。水漫紅魚小。半格軸頭絲。環(huán)環(huán)無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