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
詞語解釋
屈辱[ qū rǔ ]
⒈ ?屈節(jié)辱命。
例數(shù)使諸侯,未嘗屈辱。
英humiliation; mortification; shame;
⒉ ?委屈和恥辱。
例受屈辱。
遭屈辱。
看到中國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
引證解釋
⒈ ?屈節(jié)辱命。
引《史記·滑稽列傳》:“﹝ 淳于髠 ﹞滑稽多辯,數(shù)使諸侯,未嘗屈辱。”
⒉ ?蒙受委屈和恥辱。
引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驅(qū)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
《張子語錄》卷中:“鄭 介於大國之間,其時得以不屈辱。”
《東周列國志》第九五回:“太史 敫 有女,年及笄,偶游園中,見 法章 之貌,大驚曰:‘此非常人,何以屈辱於此?’”
⒊ ?指委屈和恥辱。
引宋 司馬光 《田橫墓》詩:“忍死祗能添屈辱,偷生不足愛須臾。”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二:“三更后車馬甚眾,來至肉所,問太歲何故受此屈辱,不讐報之。”
清 吳偉業(yè) 《吾谷行》詩:“一株偃蹇踞陰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沙汀 《呼嚎》:“而且,她還額外碰到過多少的糾紛和屈辱啊!”
⒋ ?使蒙受委屈和恥辱。
引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禮遣》:“張延賞 為 河南 尹,官人有過,未嘗屈辱。”
唐 牛僧孺 《齊推女傳》:“彼必大怒,乃至詬駡屈辱。”
國語辭典
屈辱[ qū rù ]
⒈ ?受人侮辱。
引《文選·李康·運命論》:「驅(qū)驟于蠻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門。」
《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我本沒犯罪,你們把我提來這般屈辱。」
近辱沒
反榮幸
英語to humiliate, humiliating
德語erniedrigen, demütigen (V)?
法語humiliation
相關(guān)成語
- mù gēng目耕
- yí shuāng遺孀
- gāo chǎn高產(chǎn)
- yān huā煙花
- mìng shuài命帥
- wù zī物資
- qīng jī qiāng輕機槍
- yào jù要具
- xiū fù修復(fù)
- hán yǒu含有
- bǎo shí飽食
- liú jī劉基
- chàn wēi wēi顫巍巍
- bái yī rén白衣人
- kǎo chá考查
- huì fèi會費
- cí yán yì zhèng詞言義正
- lǐ tǔ gǔ李土鼓
- fāng xiāng tīng芳香烴
- àn dàn黯淡
- bǎo wēn保溫
- shuǐ píng jiǎo水平角
- lián máng連忙
- jiā chǎn家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