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負薪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裘:皮毛衣服。穿著裘褐,背著柴薪。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
出處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例子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負薪。唐·王績《游北山賦》
基礎信息
拼音pī qiú fù xīn
注音ㄆ一 ㄑ一ㄡˊ ㄈㄨˋ ㄒ一ㄣ
繁體披裘負薪
感情披裘負薪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指志高行潔的隱士。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絕長續短(意思解釋)
- 冠履倒置(意思解釋)
- 經文緯武(意思解釋)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谥?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有權有勢(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釋)
- 捫心自問(意思解釋)
- 一竅不通(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意思解釋)
- 樂以忘憂(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引領翹首(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釋)
- 昏聵無能(意思解釋)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意思解釋)
- 精兵強將(意思解釋)
- 末大必折(意思解釋)
- 踉踉蹌蹌(意思解釋)
- 阿時趨俗(意思解釋)
- 二缶鐘惑(意思解釋)
※ 披裘負薪的意思解釋、披裘負薪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在此一舉 | 在:在于,決定于;舉:舉動,行動。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 |
胡作非為 | 指毫無顧忌或不考慮后果地肆意行動。非為;干壞事。 |
音信杳無 | 沒有一點消息。 |
畏縮不前 |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進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喟然長嘆 | 喟然:嘆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 |
親上成親 |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 |
氣象萬千 | 氣象:景象;萬千:泛指極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
視死如歸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大張旗鼓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酒能亂性 |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就會淫亂。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