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于思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sī yú sī
基本解釋思:同腮;于思:鬢須茂盛的樣子。指胡須長而多的人。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于思于思,棄甲復來?!?/p>
春秋時期,鄭國和宋國發生了戰爭,宋軍統帥華元在犒勞將士時忘記了自己的車夫羊斟。羊斟懷恨在心,駕著戰車把華元送到敵營,華元被俘,后來他逃回宋國,去巡視修城墻工事,遭到民工的譏笑:“胡子滿腮,于思于思,丟盔棄甲還挺神氣!”
于思于思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于思于思)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td>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供不應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一至二噸,供不應求?!?/td> |
歸馬放牛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光前啟后 | 明·王九思《繡停針·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鳳毛麟角,光前啟后?!?/td> |
興高采烈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td> |
羽旄之美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車馬之聲,見羽旄之美?!?/td> |
學而優則仕 |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