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基本解釋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
出處《晉書 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驚弓之鳥的典故
更羸(léi)陪同魏王散步,看見遠處有一只大雁飛來。他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虛拉弓弦,就可以讓那只飛鳥跌落下來。”
魏王聽了,聳肩一笑:“ 你的射箭技術竟能高超到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說:“能。”不一會兒,那只大雁飛到了頭頂上空。只見更羸拉弓扣弦,隨著嘣地一聲弦響,只見大雁先是向高處猛地一竄,隨后在空中無力地撲打幾下,便一頭栽落下來。
魏王驚奇得半天合不攏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術竟能高超到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說:“不是我的箭術高超,而是因為這只大雁身有隱傷。”魏王更奇怪了:“大雁遠在天邊,你怎么會知道它有隱傷呢?”更羸說:“這只大雁飛得很慢,鳴聲悲涼。根據我的經驗,飛得慢,是因為它體內有傷;鳴聲悲,是因為它長久失群。這只孤雁瘡傷未愈,驚魂不定,所以一聽見尖利的弓弦響聲便驚逃高飛。由于急拍雙翅,用力過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驚弓之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肝髓流野 | 《舊唐書·蕭瑀傳》:“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與賊肝髓流野,得復宗廟,遺老殘民聞輿馬音,流涕相歡。” |
輕而易舉 |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乳臭未干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并且乳臭未干,誰人來稽查得他?” |
命與仇謀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