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金牌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èr dào jīn pái
基本解釋金牌:宋代傳遞赦書及軍事上最緊急的命令用的金牌。比喻緊急的命令。
出處《宋史·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p>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率領(lǐng)岳家軍奮勇北伐,力圖恢復(fù)宋朝的國土,岳家軍奮勇善戰(zhàn),在即將攻進(jìn)汴京時(shí),被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一天之內(nèi)以十二道金牌命令撤軍。岳飛深知乘勝追擊絕無可能,只好撤軍?;鼐┏呛蟊磺貦u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
十二道金牌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十二道金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零光片羽 | 黃遠(yuǎn)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nèi)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鑒影度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nèi)物件,一齊擺出仔細(xì)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nèi)?!?/td>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td>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shí)沒眼色,配著個(gè)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九霄云外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 一點(diǎn)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td> |
古色古香 | 宋 陸游《小室》:“窗幾窮幽致,圖書發(fā)古香?!?/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