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可通神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基本解釋比喻金錢的魔力極大。
出處唐 張固《幽閑鼓吹》:“錢至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及禍,不得不止。”
錢可通神的典故
唐朝父子擔任宰相的不少,祖孫三代都擔任宰相的則只有張延賞家一例。在唐朝,張家號稱“三相張家”,張延賞的父親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名相張嘉貞,張延賞本人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他的兒子張弘靖是唐憲宗時期的宰相。因此,時人常說:“河東張,不尋常。”
張延賞原名張寶符,張嘉貞去世時他才四歲。開元間,唐玄宗曾經召見張寶符,并賜給他“延賞”這個名字。延賞的意思是“賞延于世”,這是唐玄宗鼓勵張延賞繼承父志,將其父的名聲發揚光大之意。張延賞長大后果然不負圣意,高中進士,被任命為河南尹。
安史之亂后,中原一帶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張延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任河南尹的。上任后,他以身作則,提倡節儉,疏通河渠,安穩人心,招撫民眾,河南恢復了元氣。
由于政績卓著,唐德宗任命張延賞為宰相,繼而又命他兼掌朝廷的賦稅收支。張延賞早就聽說有一樁大案冤情極深,一直頗為憤慨,就想借此機會嚴查此案。所以,一到任,張延賞便將獄吏召到跟前說:“這個錯案已拖了很長時間了,現在限令你們十天內結案。”
第二天,張延賞早早來到衙門,剛一落座便發現公案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有兩行小字:“孝敬張大人三萬貫錢,請您不要再過問這個案子了。”張延賞身為宰相,從未見過有人如此囂張地行賄,他氣得把紙條撕了,并召來獄吏,將十日期限改為五日。
誰知第三天早上,張延賞的公案上又出現一張小字條,僅有四字:“錢五萬貫”。這一次比一次高的價碼無疑是一種挑戰,張延賞大怒,他告訴獄吏:“兩日內必須結案。”
張延賞以為自己的浩然正氣一定可以鎮住行賄者,可萬萬沒料到,第四天,“囂張”的小紙條又出現了,上面寫著“錢十萬貫”。這次,張延賞沉默了,他長嘆一聲說:“錢一旦到了十萬貫這個份兒上,鬼神都能買通了,還有什么辦不成的事呢?我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啊!”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錢可通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促膝談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乳臭未干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并且乳臭未干,誰人來稽查得他?” |
風和日麗 |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
有目共睹 |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