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最樂的成語故事

拼音wéi shàn zuì lè
基本解釋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為善最樂的典故
劉蒼是劉秀的兒子,建武十五年封東平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劉蒼博學多才,漢明帝對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視,都把京城交給他管理。劉蒼雖然地位很高,卻毫無驕奢淫逸的貴族習氣,而且很關(guān)心百姓的生活,還常常提醒漢明帝,為東漢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他品德渾厚、待人至誠,聲望也越來越高,他非常不安,多次請求辭去職務,想回他的封地東平國(今山東東平縣),漢明帝拖了很久才答應。
回東平后,劉蒼仍對國家大事提了許多有益的見解。漢明帝很關(guān)心他,有一次問他在家里做什么最開心,劉蒼說:“為善最樂”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為善最樂)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明知故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zhuǎn)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走南闖北 | 老舍《龍須溝》第二幕:“這年月呀,女人尊貴啦,跟男人一樣可以走南闖北的。” |
本末倒置 | 金 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 |
罪上加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見今縣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
有血有肉 | 秦牧《藝海拾貝 核心》:“但是總覺得那種思想交鋒并不是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語言獨特,激動人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