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倒眾人推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g dǎo zhòng rén tuī
基本解釋墻已經(jīng)倒了;大家還要再推一把。比喻當一個人失勢時;大家都攻擊他。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罷了!好奶奶們,‘墻倒眾人推’,那趙姨娘原有些顛倒。”
墻倒眾人推的典故
唐明宗時期,董璋在四川叛亂,唐明宗派安重誨親自去押送糧草,受到鳳翔節(jié)度使朱弘昭的陷害,被調(diào)任河中節(jié)度使。唐明宗派翟光業(yè)與李從璋去河中觀察他的活動,說如果發(fā)現(xiàn)有叛亂的跡象就處死安重誨。李從璋借機殺害安重誨一家。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墻倒眾人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二話沒說 |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正說中間,門外雷石柱慌慌張張進來,一把拉住老武,二話沒說,往外就走。”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nèi)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天之驕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不治之癥 |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