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sī guǎng yì
基本解釋集:集中;思:思想;廣:擴大;益:好處。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眾人的思想和智慧;廣泛吸收好的意見。
出處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集思廣益的典故
三國時,劉備死后,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處理、決定蜀國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國政權的實際主持者。他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楊是當時丞相府里負責文書事務的主簿官。他對諸葛亮親自過問每一件事的作法提出了建議,他說:“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上下之間分工應該不同。”他還舉出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語集思廣益的意思。勸諸葛亮不必親自處理一切文書,少過問一些瑣碎的小事,對下屬應該有所分工,自己應主抓軍政大事。諸葛亮對于楊的勸告和關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負劉備所托,仍然親自處理大小事務。后來楊病死,諸葛亮非常難過,哀悼不已。為了鼓勵下屬踴躍參與政事,諸葛亮特地寫了一篇文告,號召文武百官、朝廷內外主動積極地發表政見,反復爭議。這篇文告就是《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他在文中寫道:“丞相府里讓大家都來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議,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集思廣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整整齊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胸無大志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志,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 |
繩之以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