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離死別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ēng lí sǐ bié
基本解釋活人之間的分離就像與死者永別一樣。形容很難再見面或永遠分別。
出處《陳書 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歷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
生離死別的典故
南朝時期,梁武帝接納西魏降將侯景,被侯景攻陷京城,侯景想把京城的人連同梁武帝活活餓死。文人徐陵的父親也在城內。徐陵非常著急,就給仆射楊遵彥寫信,希望能放他父親出來,他在信中把親人之間的生離死別的悲切傷痛刻畫得淋漓盡致。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生離死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命根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有功。” |
全科人兒 |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盲人說象 | 元 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