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人之困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rén zhī kùn
基本解釋急:解急;救難。解救別人的困難。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難”、“急人之危”。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困的典故
戰國時期,秦昭王率兵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威脅其他諸侯不能援趙。魏王派晉鄙率軍10萬駐守邊境,趙國平原君趙勝向妻弟信陵君公子無忌求救,信陵君急人之困,從魏王那里偷取兵符,假托魏王的命令奪取兵權,出兵解了趙國之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急人之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偃風從 | |
骨肉分離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誰知死后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假公濟私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td>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td>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td> |
流離轉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td>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