糲食粗衣的成語故事

拼音lì shí cū yī
基本解釋糲: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大公資助張協》:“奴供備糲食粗衣。”
暫未找到成語糲食粗衣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糲食粗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傾家蕩產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td> |
風言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有兩下子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td>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無妄之災 | 《周易 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td>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td>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