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的成語故事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基本解釋鞭:馬鞭子;莫:不;及:夠得上。馬鞭雖長;但打不到馬肚子上。原意是說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為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達不到。
出處清 昭槤《嘯亭續錄 魏柏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鞭長莫及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申舟訪問齊國,途中必經宋國。按理來說,經過宋國應事先通知宋國,然而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不把宋國放在眼里,就沒通知宋國。
宋國國君知道了后,十分氣憤,將申舟扣留下來。大臣華元對國君說:“楚國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國當作已亡,領土已歸屬于他。我們必須維護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要發兵進攻,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敗,也不服屈辱!”
宋國國君聽了后,處死了申舟,并隨時迎接楚國的進攻。
楚莊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進攻宋國,并將宋國都城睢陽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好幾個月,楚國也未能取勝。
第二年春,宋國派大夫樂嬰向晉國求助。晉景公準備出兵為宋國平反時,大夫伯宗勸道:“‘雖鞭長,不及馬腹(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的肚子)’,我們又怎能管得了楚國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鞭長莫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非同小可 | 元 關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人命事關天關地,非同小可!” |
星霜屢移 | 唐 高適《為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星霜屢移,書奏仍闕。” |
不驕不躁 |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四書五經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二八佳人 |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