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骸以爨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hái yǐ cuàn
基本解釋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出處《左傳 宣公十五年》載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析骸以爨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過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宋,圍困宋都半年之久,并準備長久圍困下去。宋王派元帥華元只身潛入楚國元帥子反的臥室,挾持子反說宋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請后退三十里,我們再行談判解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析骸以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珠宮貝闕 | 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己溺己饑 |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心曠神怡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
異寶奇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
比眾不同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原來悟空筋斗云比眾不同,十分快疾,把個金星撇在腦后,先至南天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