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盧逐逡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n lú zhú qūn
基本解釋逡,狡兔名。比喻爭強斗勝,兩敗俱傷。
出處《戰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鮑彪注:“逡,狡兔名。”
韓盧逐逡的典故
傳說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韓子盧,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東郭逡。一天一只韓子盧追逐東郭逡,圍繞三座山跑了五圈,韓子盧還是沒有追上東郭逡,結果兩者都累死了。一個農夫剛好路過,輕易地捉住韓子盧和東郭逡。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韓盧逐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怪誕不經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記,怪誕不經,讀者皆知其謬。”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囊螢照雪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弟子孩兒 |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兒把我攔住,道我是犯夜的。” |
共商國是 | |
道山學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