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警百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基本解釋見“殺一儆百”。
出處郭沫若《孔雀膽》第三幕:“斬草除根,殺一警百,這正是根本的辦法。”
殺一警百的典故
西漢時期,河東太守田延年巡視霍光的家鄉平陽發現市場吏尹翁歸是個難得的人才,于是奏請皇上任命他為東海太守。東海郡是一個土豪稱霸、強盜橫行的地方,尹翁歸決定采取殺一警百,處決豪強許仲孫,于是沒人敢犯法了,東海變得安定起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殺一警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
團團轉 | 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
鬼鬼祟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