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贖罪的成語故事

拼音yǐ gōng shú zuì
基本解釋贖:抵償。用功勞抵消罪過。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凌統(tǒng)傳》:“以功贖罪。”
以功贖罪的典故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命凌統(tǒng)為破賊都尉,讓他與張異領兵攻打麻屯。將領陳勤固執(zhí)傲慢,看不起凌統(tǒng),于是百般羞辱他。凌統(tǒng)忍無可忍就殺了他。在攻打麻屯的戰(zhàn)斗中,凌統(tǒng)立下大功,班師回朝,他向孫權負荊請罪,孫權讓他以功贖罪。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以功贖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
好說歹說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xiāng)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超俗絕世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
孤身只影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