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聽政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基本解釋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出處宋 王偁《東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簾聽政。”
垂簾聽政的典故
唐朝時期,高宗李治繼位,立武則天為皇后。由于高宗體弱多病,在朝不能過久處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掛塊簾子,皇后武則天坐在后面,參與高宗與大臣們討論朝政。高宗死后,武則天就繼續在簾后輔佐年幼的皇帝執政。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垂簾聽政)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瑣相襲。’”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過而能改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