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蹉跎的成語故事

拼音suì yuè cuō tuó
基本解釋指無所作為地把時間荒廢掉了。
出處明 許三階《節俠記 閨憶》:“你我蓬飄嶺南,歲月蹉跎,音書斷絕。”
歲月蹉跎的典故
唐朝時期,詩人李頎40歲中進士,任新鄉縣令,后官場不得志就辭官歸隱,專門從事詩歌創作,朋友魏萬去京城應試求取功名,他作贈別詩《送魏萬之京》:“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另歲月易蹉跎。”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歲月蹉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厭其煩 | 宋 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逆道亂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 |
水至清則無魚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緣慳分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緣慳分淺,不獲再睹豐儀。”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