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的成語故事

拼音xuè liú piāo chǔ
基本解釋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來。杵:舊時舂米的短木棰。
出處《尚書 武成》:“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血流漂杵的典故
《尚書·武成》中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進行一場惡戰,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認為這樣描寫夸張過度,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不會濫殺無辜,紂王殘暴,士兵會紛紛起義,不會有這樣激烈的戰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血流漂杵)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長命富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喜新厭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反治其身 | |
折臂三公 |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