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之利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rén zhī lì
基本解釋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
漁人之利的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勸阻趙王,給他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曬太陽,鷸去啄它,蚌夾住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的故事。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吞并燕趙。趙王放棄了戰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漁人之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處實效功 |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塵外孤標 | 《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
有目共睹 |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有血有肉 | 秦牧《藝海拾貝 核心》:“但是總覺得那種思想交鋒并不是有聲有色,有血有肉,語言獨特,激動人心的。” |
理直氣壯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
斷織勸學 | 《后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
盡誠竭節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