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的成語故事

拼音néng wén néng wǔ
基本解釋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出處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漢。”
能文能武的典故
賈母去世后,寶玉的病情有了好轉,他從此刻苦讀書,準備考舉人。賈府遭了賊人搶劫,損失了不少財物,還把妙玉尼姑給擄了去。賈府上下議論紛紛,賈蕓、賈薔等與家人在談論賊人的問題,他們相信朝廷的那些能文能武的老爺們會把他們消滅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能文能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風言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龍飛鳳舞 | 宋 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