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調(diào)不彈的成語故事

拼音gǔ diào bù tán
基本解釋陳調(diào)不再彈。比喻過時的東西不受歡迎。
出處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fēng)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古調(diào)不彈的典故
唐朝時期,詩人劉長卿寫《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感慨世事與人心的變化,人心不古。他以此來諷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難覓的感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古調(diào)不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令人神往 | 明 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今著述湮沒,悵望當(dāng)時蹈海之風(fēng),令人神往不已。”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哀而不傷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珠宮貝闕 |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zhí)茫县愱I兮朱宮。” |
鐵面無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jiān)社御史’,鐵面無私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