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滅虢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ǎ dào miè guó
基本解釋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處《左傳 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道滅虢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獻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虞國國君貪財,大夫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致虞國滅亡。”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晉軍過境,結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假道滅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師心自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
余波未平 |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鐵面無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社御史’,鐵面無私才好。” |
團團轉 | 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
互通有無 |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
不置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