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肉復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bì ròu fù shēng
基本解釋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裴松之注引晉 司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
髀肉復生的典故
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后,喪失了地盤,只得投奔漢皇族劉表。一天,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
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您的話,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惜!”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bi,大腿),發現上面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還是有什么心事?”
劉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么,實說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戰,長期身子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肉精壯結實,到這里來后,一晃就是五年,閑居安逸,用不著騎馬,髀上的肉復長,又肥又松。一想起時光過得這么快,人都快老了,復興漢室的功業一點也沒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難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髀肉復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妻離子散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余波未平 |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目不轉睛 |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