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裘歸計的成語故事

拼音tù qiú guī jì
基本解釋菟裘:地名,山東泰安東南。比喻準(zhǔn)備告老還鄉(xiāng)或退隱。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fàn)I菟裘,吾將老焉。”
菟裘歸計的典故
春秋時期,魯惠公死,由繼室所生的魯隱公繼位,他執(zhí)政11年準(zhǔn)備讓位給魯桓公,大夫羽父要求他殺了桓公。隱公說自己準(zhǔn)備在菟裘造房養(yǎng)老。羽父反過來在桓公面前誣陷隱公,并派人刺殺了隱公。隱公的菟裘歸計還沒實施就被殺害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菟裘歸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圓顱方趾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xùn)》:“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dāng)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fā)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