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的成語故事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基本解釋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蕩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暫未找到成語韜光養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韜光養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