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口蛇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fó kǒu shé xīn
基本解釋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出處明 梅鼎祚《玉合記 焚修》:“師父不要罵,動(dòng)了嗔心,要變白蟒哩。好兩個(gè)佛口蛇心。”
暫未找到成語佛口蛇心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佛口蛇心)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gè)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gè)方便也好。” |
自強(qiáng)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暴取豪奪 | 宋 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平心而論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六》:“而佳者反棄去,殆不可曉。平心而論,則惟《天地長留集》所取為當(dāng)。” |
時(shí)不我待 | 清 秋瑾《贈(zèng)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事機(jī)一失應(yīng)難再,時(shí)乎時(shí)乎不我待!” |
捫心自問 | 唐 白居易《和夢(mèng)游春詩》:“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 |
子繼父業(yè)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使子繼父業(yè),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