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蹣跚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基本解釋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出處宋 龔熙正《釋常談 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
步履蹣跚的典故
平原君家臨街的樓房很高,在樓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平原君的美人--待妾,就住在樓上。有一天,眾美人在樓上閑望,看到一個瘸腿的人到井臺打水。美人們見到他行路緩慢,東搖西晃的樣子,忍不住哄笑起來,有的還學仿他走路的姿態來取樂。這個瘸腿的人,受到這番侮弄很是惱怒。第二天清早,這個人就來登門拜訪平原君,要求說:“我聽說你喜歡接納賢士,而賢士所以會不遠千里來投奔你,是因為你能看重賢士,輕賤美女的緣故。我不幸有了腰彎曲,背隆高的病,你的房里人在高處看到了,肆意笑弄我,這是不合禮的。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頭!”平原君假笑著答應說:“好啦。”等那個人走了后,平原君冷笑了一聲,對左右的人說:“瞧那個小子,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讓我殺美人,不也太過份了嗎!”到底沒有殺。過了一年多,往在平原君家里的賓客,一個接著一個的走了有一多半。平原君很奇怪,對留下未走的門客說:“我對待各位,可以說是誠心誠意的,沒有敢失過禮,為什么走了那么多的人呢?”有一個門客上前直率地說:“就因為你不殺那笑瘸腿的人,這說明你喜歡女色而看不起士人,所以賓客就走了”。平原群聽了大為后悔,立刻叫人殺了那些嘲笑過瘸腿士人的美人,拿著頭親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謝罪。不久,離開平原君家的賓客,才又一個接著一個的回來了。
宋代無名氏在《釋常談》一書中,轉述這個故事時,把《史記》原文“磐散行汲”說成是“步履蹣跚”。據近人楊天戈在《漢語成語溯源》中解釋:磐散即蹣跚,行汲是步行提水。可見“步履蹣跚”一語,是“磐散行汲”一語的衍化,它的源頭遠在兩千多年前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步履蹣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拉幫結伙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君子之交》:“看著同學三三兩兩地閑聊天,拉幫結伙地搞活動,就好像一支行進中的浩蕩隊伍單把我拋撇在外頭。”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老奸巨猾 | 《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說一不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