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走高飛的成語故事

拼音yuǎn zǒu gāo fēi
基本解釋向遠處走;向高處飛。多指擺脫困境;尋找光明的前途。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遠走高飛的典故
卓茂是漢末南陽人。他在丞相府當(dāng)差時,一次坐車出去,有人說那馬是他走失的,卓茂就給了他,自己拉著車走,回頭對那人說:“如果不是你的馬,請到丞相府還我。”后來失馬找到了,那人來丞相府把馬還了。
卓茂任密縣縣令時,有人來告一亭長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問:“是亭長找你要的?還是你有事求他?”那人說:“因為我害怕他,去送他的。亭長不能接受饋贈,所以來告他。”卓茂說:“你做得不對啊。鄉(xiāng)里之間還講究禮尚往來,相互表示親近。官吏只是不能乘勢求取饋贈。你又不修行,如何能遠走高飛、脫離這個世界呢?亭長是個好官,過年送些米肉也是應(yīng)該的。”那人說:“法律不是禁止嗎?”卓茂說:“我給你講道理,你不會有怨恨之心。我要講法律,就沒有手足之情可言了。接受這次教訓(xùn)呢,還是接受法律懲處,希望你回去三思!”那人知道錯了,那亭長也很感激。
開始官吏笑卓茂,郡里專門給卓茂配了精通法律條文的官吏,卓茂也沒有意見。幾年后,密縣人都講起道理來,道不拾遺。漢平帝時,天下蝗蟲成災(zāi),河南二十多個縣受害,單單密縣幸免。太守親自去看了才相信。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遠走高飛)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壯氣吞牛 | 明 孫梅錫《琴心記》第二十出:“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志豈困荒丘?” |
鷹擊長空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風(fēng)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fēng)馳電掣,不知所由。”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fù)更敢臧否人物。”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