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之蓄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ǔ nián zhī xù
基本解釋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出處《禮記·王制》:“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暫未找到成語九年之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九年之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武不善作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td> |
懸而未決 |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已將一切問題決定,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懸而未決?!?/td> |
犬馬戀主 |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踴躍之懷,瞻望反側,不勝犬馬戀主之情?!蹦铣に巍U照《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狐涂懷窟志,犬馬戀主情?!?/td>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td>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td>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td> |
龍騰虎躍 | 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td>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空口無憑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