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邯鄲的成語故事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基本解釋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機械地模仿,不但學不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學步邯鄲的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國都邯鄲人走路姿勢非常優美與瀟灑,外地人很贊賞和羨慕。燕國壽陵一個少年,特別迷戀邯鄲人走路的姿態,竟專門到邯鄲學習,他非常用心觀摩、效仿、練習,過了一段時間,他沒學會他們走路的姿態,連自己的也全忘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學步邯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胸無大志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志,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 |
鷹擊長空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慘不忍睹 |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不忍睹。”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
直截了當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當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共古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