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富濟貧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é fù jì pín
基本解釋劫:奪取;濟:救濟。強奪富人的財物;救濟窮苦的百姓。
出處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25回:“ 劫富濟貧,自張一幟。”
暫未找到成語劫富濟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劫富濟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早出晚歸 | 《戰(zhàn)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脫妻子于危難,先生異人乎?”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zhàn)有功。”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炒魷魚 | 張賢亮《出賣“荒涼”》:“絕對聽從我指示,做不到這點,立即‘炒魷魚’!” |
物盡其用 | 馬烽《典型事例》:“這倒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兩全其美。”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靡所底止 | 《詩經(jīng)·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