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篇累牘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
基本解釋連:連接;篇、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疊、堆積。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形容文辭冗長。
出處《隋書 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連篇累牘的典故
李愕;字士恢,隋文帝時任治書侍御史,很有辯才,文章也寫得很好。他看到六朝以來的文章常常華而不實,決定上書給隋文帝,希望通過發布政令來改變當時文風。主意打定,他就著手去寫。李愕的《請正文體書》終于寫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書中從魏武帝、文帝、明帝說起,談到了他們祟尚文辭,不重視為君之道,只注重文辭華麗的雕蟲小技,下面的人跟著他們,在文辭華麗上大做文章,漸漸形成風格,給后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及危害,望當今皇上能出政令改變文風。,他覺得自己把要說的話都說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遞了上去。
隋文帝閱了李得的奏章,不住地點頭,當看到“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時,心想;李愕說得對呀,現在的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談來談去,都離不開吟風弄月,真是又長又累贅。這樣下去,世俗無論貴賤賢愚,都去吟詠風花雪月,崇尚绔麗文風,追逐功名利祿,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說:“把李愕的奏章頌示天下”。如以后寫來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風,定嚴加追究。”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連篇累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坐薪懸膽 | 《金史 術虎筠壽傳》:“中都食盡,遠棄廟社,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起兵動眾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華敷傳》:“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舉大事,必有大殃。”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