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馬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基本解釋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出處《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暫未找到成語心猿意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心猿意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經地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同病相憐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